20160420_095625.jpg

  

 

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五大福報

 

 


1.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。

 

 

天道中的一切天神,都尊重佛法,看到念佛人

都歡喜贊歎,冥冥中加以保護。因此,念佛的

人,不求消災免難,自然消災免難;不求家庭

平安,家庭自然平安。這對念佛的人說,不過

是現世獲得的小利益。對天神說,也是積累功

德,雙方均有利益。

 

 

2.常得一切菩薩常隨守護。

 

 

菩薩的任務,就是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。所以

時常分身無量,遊化十方,普度有緣。念佛眾

生和諸佛菩薩有緣,眾生在生死苦海中,一心

稱名,是向佛菩薩發出的呼救聲。

 

 

所以古德說:“生死海中,念佛第一”。稱名

求救是因,菩薩尋聲救苦是緣,因緣和合,感

應道交,自然逄凶化吉,離苦得樂,這就是果

 

 

古今以來,許多有緣眾生,由於遭受厄運苦惱

而稱名號,由於稱念名號而轉危為安,也由於

獲得念佛的利益,而生信發願,求生淨土,見

佛聞法。“先以欲勾牽,後令入佛智”這是菩

薩化度眾生的善巧方便。

 

 

3.常得諸佛晝夜護念,阿彌陀佛常放光明,攝

受此人。

 

 

常得諸佛護念:護,保護;念,惦念。

 

 

《阿彌陀經》說:“是諸善男子、善女人,皆

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,皆得不退轉於阿褥多羅

三藐三菩提”。

 

 

念佛的人,受到一切諸佛的保護和惦念,由於

諸佛保護和惦念的力量不可思議,所以他們修

行的心,能永不退轉,直到得著佛的智慧——

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 

 

照這樣說,就算這一世不能往生極樂世界,但

既已種下善根,就不會退轉,一定有一天會往

生淨土,見佛聞法。

 

 

阿彌陀佛放光攝受:阿彌陀佛,又號無量光佛

。佛的智慧之光,橫遍十方,超越空間。

 

 

佛的光明比太陽的光大千億倍,太陽的光,一

道牆便隔斷了。佛的光明無所不照,任何東西

也阻隔不了。

 

 

“阿彌陀”是無量光壽,是佛的法身,也就是

人人本具的佛性。念佛的人,業障消除,身心

清淨;心頭清淨,即心是佛。也就是“妄去真

顯”的道理。

 

 

4.念佛之人,光明燭(照)身,四十里之遙(遠)

一切惡鬼,皆不能害;一切蛇龍毒藥,悉皆不

受。

 

 

人人本具的常住真心,像一面大圓鏡,能照天

照地,具有無量光明。但被多生塵垢蒙蔽,晦

暗無光。一句佛號,是消除妄念的淨化劑,妄

念消除,心光顯露,身放光明可達四十裡之遠

。這是真實不虛的。

 

 

5.水火冤賊,刀箭牢獄,橫死枉生,悉皆不受

 

 

五濁惡世的眾生,種種厄難苦惱,層出不窮。

這裡列舉水災、火災、冤對、強盜、槍炮、(

古代的刀箭,就是今天的槍炮,都是殺人的凶

器。刀箭之災,包括戰禍在內)牢獄以及遭受

橫禍冤屈而死或枉墮惡道等。

 

 

其實,災難遠不止此,不過舉這些作為代表罷

了。

 

 

貪、瞋、癡三毒是萬惡的根本,是災難的根源

。念佛的人,念念清除三毒,消除煩惱,不求

消災免難,自然消災免難於無形。

 

 

平時能一心稱名念佛,到緊急關頭,我們自性

中的彌陀,自會救護彌陀心中的眾生,而使逢

凶化吉。如果平時不念佛,到災難臨頭時,內

心恐慌張惶,六神無主,很難想起念佛。還有

,念佛的秘訣就是至誠恭敬。

 

 

印光大師說:“有一分恭敬,則消一分罪業,

增一分福慧;有十分恭敬,則消十分罪業,增

十分福慧。”必須牢記!

 

 

如上五種利益,經文具載,乃佛金口之所宣也

。既是現生、來世皆有利益,然則,世出世間

要緊法門,無如念佛者也。但當精進,勿用懷

疑!

 

 

本文列舉的五大利益,都是佛經所載,是釋迦

牟尼佛親口宣講的。既然對現生和來世都有利

益,那麼,無論從世間法或出世間法說,一切

法門中,沒有比念佛法門更重要的了。

 

 

大眾以為要誦經持咒;結果只是高聲念佛而已

。這兩件事,皆出於常情意料之外。可見大德

們的思想作法,不同凡響,很值得學習。但是

今天許多念佛的人,名為專修淨土,可是為了

求延壽,便誦《藥師經》;為了救厄難,便念

消災咒;為了求智慧,便念觀音文。

 

 

把平時念的佛號放在一邊,以為念佛無濟於事

。為什麼不想一想: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,往

生的人也壽命無量,何況求人間百年的壽命呢

?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說:“至心念佛一聲,能

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”,何況眼前的厄難還不

能消除嗎?

 

 

《無量壽經》說:“我以智慧光,廣照無央(

無邊)界”,念佛的人,彌陀常以智慧之光照

其身,何愁沒有智慧呢?“一句佛號,是阿伽

陀藥,萬病總持,如果你不相信,不肯服,又

有什麼用呢?”

 

 

這段重要的開示,今天讀起來,仍然具有非常

中肯的指導意義。

 

 

“佛言不信,何言可信?”切勿絲毫懷疑,疑

則自生障礙,斷難獲得念佛的利益。

 20160420_095641.jpg 

◎轉貼心靈修身佳文共賞◎


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

       (此靜思法語每日會自動更換)     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勁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